安防资讯网

首页 > 行业 哈尔滨平房区:智慧城市十年,至简共致远

哈尔滨平房区:智慧城市十年,至简共致远

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向南20公里,是哈尔滨18个区县中最小的区——平房区,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24万人。

东北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清初这里属于宁古塔昂邦章京,因拉滨线铁路建成,在此设平房火车站,而得名平房。1943年,日本把平房作为发动细菌战争的基地。新中国成立后,三大军工企业(哈飞、东轻、东安),又成为了佩戴在“共和国长子”身上的勋章。

到了新时代,工业积淀深厚的平房区,又有不俗的数字化表现。2017年至2020年间,平房区GDP增速始终高于全国水平。更关键的是,2021年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接近国务院2025年期望实现的总体目标值10%,在东北三省表现突出。

今天的平房区,城市坐标已经改变。占地50平方公里的哈尔滨国际数据城,是国字头“中国云谷”之一,它占据了平房区将近一半的城区面积。5公里外,新的大数据产业园又拔地而起,当中坐落着一座蓝色“魔方”式建筑,那是东北唯一一个超算中心“硅立方”。

这里有100平方公里的万兆光纤环网、全域覆盖的5G基站,云集了华为云、三大运营商云、等多家云厂商,云产业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五,东北排名第一。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坚持十年的数字化改造历程。

十余年来,智慧城市改造在中国渐成浪潮。今年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8月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也将“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列为重点任务。

近年来,智慧城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变革重构。“感知”成为新的关键词,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应止步于联网、上云,而要如空气一般无形地进入生活。

11月7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的城市智能体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表示,要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实现城市治理方式智能化、模式协同化、内容预防化、决策精细化,探索“类人化”的数字化发展架构支撑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在平房区哈南第二大道,变化已然发生。在大数据的精密计算与控制下,只要车辆保持5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就会一路绿灯,这在平房被称为“绿波通行”。在另外一些街道,红绿灯没有固定时长,而是根据当前的车流与人流情况,自动放行。

“城市应该像人一样,也是个生命体。”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范科峰描述,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是它的感知体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能够随时感知各处的动态,研判城市的运行规律、预测风险、及时预警并决策。

平房区已践行这样的思路数年。与其他城市的智慧办、大数据局最大的不同在于,平房区智慧办(平房区智慧城市发展中心)摸索出了一套数据与业务融合的路径。在平房区,委办局有着“有事找智慧办”的工作习惯,智慧办更像是政府的业务与数据中台。

基层街道、居委都不再需要应付各委办局的要求,统一对接智慧办,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任何民生需求由系统分配给单个委办局或跨局合作完成,系统上各委办局的民生响应情况一目了然。

居民和企业的办事需求也不再需要东奔西走、到各部门审批盖章,平房区的智慧城市服务中心就可以满足所有常见需求。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涉及平房区所有委办局的业务。“如果遇到疑难杂症,我们会给专门的委办局打电话立刻解决。”相关工作人员说。

这种组织流程与工作方式上的变革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平房区在十年间不断尝试、摸索,以当地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涵养出了这样一片适合数字化生长的土壤。

人们常用“数字化转型”定义城市与政府的改变,但平房区对此的理解不同。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平房区政府区长于振常说,这是一场“数字化改革”。改革意味着不是单纯用数字化方式解决问题,它需要勇气,更需要当地组织生态支撑的底气。

像平房区这样的三级行政区县(市辖区和县级行政区),中国有超过2000个。县域数字化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平房区的故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着最强的大众复制效应。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认为,县域数字化有其特点,要打牢基础,垂直和横向贯通整合。云平台和数据要以城市为中心,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便捷。还要联合运营商将县域的移动通信与宽带通信网络的地基打牢。“县域数字化的推进,三分靠建设,七分靠运营,以人为本很重要。”他说。

更关键的是,县域数字化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步向下深耕。这也是平房区最难能可贵之处,它或许不是这一轮数字化大潮中,走得最快、规模最大的,但它却是最普通、最坚持的。

文章来源://www.profoottalk.com/2022/1111/2395.s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