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看点提要: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大模型发展;商汤智算服务市场份额稳居前三;中国邮政进军低空经济;云天励飞:让眼镜成为更智能的“外置大脑”;北京AI产业核心产值将破三千亿元;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大模型发展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6日至27日在京召开。
会议强调,2025年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坚持“点、线、面”协同,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分行业分区域布局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壮大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全链条推进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加快建设先进计算产业体系。
a&s点评:
继强调工业自动化发展、数字化转型以来,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指向更加明确和具体,聚焦在大模型的发展上,强调要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人工智能再仅仅聚焦在感受、识别、生成上,更是关注到功能的普遍性和覆盖范围的广泛性,行业大模型无疑将成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之一。
商汤智算服务市场份额稳居前三
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近日发布《中国智算服务市场(2024上半年)跟踪》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汤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智算服务商,以13.3%的市场份额稳居GenAI IaaS市场Top3,位列GenAI IaaS领域第一梯队。GenAI驱动,商汤站稳智算市场头部阵营2024上半年中国智算服务整体市场同比增长79.6%,市场规模达到146.1亿元人民币。其中,GenAI IaaS市场高速增长,同比增长203.6%,市场规模达52.0亿元人民币,占比整体市场35.6%。
报告指出:“2024上半年,GenAI IaaS市场Top 5服务商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达67.3%。”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Gen AI市场,商汤作为最受瞩目的新势力服务商表现抢眼,商汤大装置凭借丰沛的算力和卓越的超大集群运维保障能力,获得行业一致认可,市场地位稳固。
a&s点评:
智算服务的高速增长,将有力推动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增长和落地实践。商汤大装置可以有效助力各行各业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和产业升级,帮助客户优化生产和运维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和运维难度、提升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持续为行业输出高效、易用、普惠的智算服务,推动各行各业步入Gen AI繁荣发展的崭新纪元,共同开创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
中国邮政进军低空经济
近日,中国邮政集团旗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名叫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工商登记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由许宁担任法定代表人。
许宁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副总经理。今年9月,他在中国服贸会上接受采访时就提到过无人机。许宁表示,目前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组建了多旋翼、复合翼、直升机、固定翼等多机型无人机编组,建立了总部—省—地市三级管理架构。无人机在四川、上海、江苏等10余个省市进行试点应用,实现了多场景的无人机探索实践。
a&s点评:
继上月8家央企联合成立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后,又一央企进军低空经济。今年是“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各项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各企业也在积极实践,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加快分拣设备、运输工具等设备升级。进一步推动智能云仓、智能配送、低空物流等规模化发展,丰富无人机应用场景,提升综合处理能力。
云天励飞:让眼镜成为更智能的“外置大脑”
云天励飞与闪极科技、LOHO联合打造的AI智能眼镜正式发布。该产品搭载云天励飞自研大模型“云天天书”,可为其AI记忆系统提供强大技术基础。依托云天励飞全栈自研AI技术和过去10年在城市、企业和消费市场的丰富经验,云天励飞和闪极科技将携手搭建AI多模态能力框架,并整合AI应用和服务生态,让眼镜成为更智能的“外置大脑”。
云天励飞资本部总监贺鹤指出,智能眼镜作为可穿戴设备与大模型产品的结合,有望成为边缘AI时代的核心硬件和交互入口。云天励飞基于大模型能力和在行业应用中的积累,也将与闪极一起,推动智能眼镜在视觉语义个人助理和行业方面的应用探索。对于AI眼镜的未来前景,云天励飞认为,AI眼镜不只是C端消费品,B端同样具备典型的应用价值,也可用于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工业制造,这些领域的一线作业人员也可以用到那些眼镜。后续,云天励飞与闪极双方将在B端市场开展落地探索。
a&s点评:
AI智能眼镜的发展实际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区别于AI PC和AI手机等专业智能体,眼镜、耳机乃至于手表实际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智能化尝试。然而看似“融入日常生活”,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实际上面临着更大的阻碍,因为需要颠覆已经熟悉的日常,让人不断思考智慧可穿戴设备的必要性,各特殊场景的应用更是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应用阻碍等问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AI产业核心产值将破三千亿元
预计2024年北京全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2%,提前一年完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三年实施方案目标,这是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24)》披露的数据。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绩亮眼: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同比增长超9%;上市企业46家,总市值约4.3万亿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36家,占全国超半数;社会融资规模全国领先,前三季度社会融资约320亿元,同比增长84%;备案大模型94款,占全国约四成。
根据白皮书,在技术创新方面,北京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持续布局,部分成果可对标国际水平,在类脑智能、光电计算等颠覆性技术路线上开展探索,抢抓人工智能下一代发展趋势。在应用落地方面,国家级法律大模型创新平台即将落地北京,文化、医疗、公共服务、金融等行业都在紧锣密鼓开展人工智能试点。
a&s点评:
尽管北京在 AI 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技术瓶颈和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例如,在大模型的性能优化、多模态融合、模型解释性等方面仍有待突破,同时,全球各地都在加大对 AI 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北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保持领先地位,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访谈
更多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
博思高邓绍昌:乘产品创新及客户服务之舟,在市场变革中逆风飞扬
11月24日,由慧聪物联网、慧聪安防网、慧聪电子网主办的2022(第十九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