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兴农,海康威视在四川巴中助力百姓种植增收

返乡创业后,40岁的蔡青松成了村里最年轻的小伙子。他返回的乡村,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方山村,一个从县到镇再到村,都靠山路连接的地方。前往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急速转弯的刺激、从平地到山顶的视野变化和穿越山腰云雾的梦幻。

返乡创业后,40岁的蔡青松成了村里最年轻的小伙子。他返回的乡村,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方山村,一个从县到镇再到村,都靠山路连接的地方。前往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急速转弯的刺激、从平地到山顶的视野变化和穿越山腰云雾的梦幻。

△蔡青松

“我老婆是陕西人,刚到我们这里路都不会走。”蔡青松半开玩笑地说。就是在这“路都不会走”的地方,他通过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的支持,成立了青年科技农场,将15000多棵苹果树苗种在了海拔800-1000米的方山村。这里昼夜温差较大、雨水较多,种出来的苹果汁水充足、味道鲜甜。

种苹果的日子不比在外面打工轻松,甚至更忙。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蔡青松一头扎进了如何把苹果种得又多又甜又生态的世界里。他不缺理想和热情,但变化多端的天气、突如其来的病虫害,总让他措手不及。“科学种植是我一直想要做到的目标。”

△俯瞰农场,一排排苹果苗都是希望

直到今年3月,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联合海康威视STAR公益,为农场装上了接入光照度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的农业物联感知设备、物联网杀虫灯、农业管理平台等,不仅能帮助蔡青松远程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还可以通过采集各类环境数据,制定更科学、高效的种植方案,为丰收增加一份确定性——这份更确定的丰收里不止有果实,还有村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

△蔡青松和村民一起调整海康威视的设备

离不开麻辣也离不开“甜”

农场带给村民越来越好的生活

方山村的村民,都爱麻辣。干完农活,吃点麻辣味的菜,开胃下饭,吃得饱饱的才有体力再接着干活。

“家里的娃儿有时会给我买螺蛳粉,干完活累得不行,煮点这个加点麻椒,方便又开胃。”说话的方嬢嬢,今年50岁。村里像她这个年纪的一般在外打工,但因为要照顾父母,她已经独自一人留在村里12年了——先是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8年,母亲去世后父亲中风瘫痪4年,这12年,她只在家附近干活,从不离开太远。

△正在劳作的方嬢嬢

家务,农活,照顾老人,养猪、鸡、鸭、鹅、兔……从凌晨4点多到晚上9点多,方嬢嬢几乎停不下来。难免会有觉得苦的时候,但她总是说着说着就扬起笑脸。“愁有什么用嘛,这些活还是得干呐!”灶台上的器具整整齐齐,院子地面干干净净,她把家务和农活收拾得干净利落。女儿、儿子总是隔一两天就打电话来,说些宽心的话,听得心里甜甜的。

麻、辣、苦、甜,都是方嬢嬢的“生活味道”。她不抱怨哪一味过重,只是用坚韧,烹饪出一道道“生活菜肴”。现在,这道菜肴里的甜味越来越多——儿子今年毕业工作,即将举行婚礼,儿媳活泼善良,最爱吃方嬢嬢做的菜。女儿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小外甥每次来都要帮自己干活。

还有开在家附近的青年科技农场,也让这份甜更多了一份确定性。方嬢嬢农活之余就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挣60元。“这是第一个在我们村种出又大又甜苹果的农场,很多村民都因为农场多了收入,比只干农活好多了。小蔡来了之后,村里发生了好多变化。”

不止是方嬢嬢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农场开设之前,68岁的方大叔几乎没有经济收入。他说:“以前点点钱都要问儿子要,现在我有了稳定的收入,能减轻他的负担。”

一天60元,在大城市里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习惯了看天吃饭的农人来说,多一些确定性收入,就多一些生活底气。蔡青松还记得,有个村民父亲突然生病,急需用钱,他帮忙送到医院并预支了工资给他。“那些钱他以前可能要靠一年养几头猪才能攒下,我们的农场有发挥作用帮助到他,心里也蛮激动的。”

和60多岁的村民一起种苹果

他们是核心团队也是家人

时间拨回到蔡青松刚返乡的时候。当时,村民们是有些疑惑的,有人说他是不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回来。“我们这从没种出过苹果,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会干得怎么样。”村民方大叔回忆道。

直到看着他认真地选择适合种苹果的土地,踏实地开垦,才陆续有村民加入。蔡青松记得,他和50岁的方嬢嬢、60岁的幸福叔、68岁的方大叔等大龄村民组成的“核心团队”,光是开垦许久未打理的荒地,就花了20多天,用背篓一筐筐运了1200多包肥料用来施肥。

△大伙儿一起开荒

“我只能用行动回答大家的质疑嘛!”蔡青松知道,对于村里的人来说,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才是“往前走”。但相比于别人眼中的成功,他更怀念在村里的日子。“在家里就是感觉啥子都舒畅些。我想和年迈的父母离得更近些,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在打工时认识一对河南夫妻,小孩在老家上小学,每周只能用公共电话通话1次,1分钟3毛5分钱。“我在边上听着都很难受的。小孩在家里想爸妈,其实爸妈在外面又何尝不难过呢。”

因为从农村离开又归来,蔡青松能体察同类人的苦楚,也清楚农村需要什么。农村赚钱的机会太少,年轻人只能选择背井离乡,而留在农村的人,悄然地、寂静地生活在“空心”的土地。“我从山头和山脚流转了土地,就是希望将来可以带动整个村一起种苹果,更多人能回到家乡,在家里就能赚钱、和家人一起好好生活。这是我的梦想。”

这些年来,苹果树的根往泥土越扎越深,蔡青松和村民们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厚。往返于镇子的时候,他总是帮村民带快递、日用品上山,下山的一路也是走走停停,用皮卡车帮骨折了的幸福叔收猪草,再送到家门口。6年多的时间,蔡青松已经和这些纯朴的村民们处成了家人,“我呀,谁家有好吃的就坐下吃饭了。村里就是这样,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很纯粹。”

苹果一年比一年多、甜

但挑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在蔡青松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农场种出的苹果一年比一年多,也一年比一年甜。但丰收的路上不止喜悦,挑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比如变化多端的天气和病虫害。

这里雨水充分、昼夜温差大、土壤富硒,让苹果多汁鲜甜,但同时也带来了难题。比如在苹果成长的过程中,连续的雨会影响苹果个头、外形和甜度;真菌会让苹果长出过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害虫则会“大口、大口”地咬苹果。蔡青松曾看着感染真菌、被害虫咬掉的苹果心疼不已。

△村民将坏了的苹果剪掉

为了解决问题,他不断实践,积累经验,还会请教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的专家顾问丹尼尔,每次聊天,他就像如饥似渴的学生,一点点靠手机翻译记下专家的建议,然后在手机上回复:“OK、OK。” 从丹尼尔这,他知道了如何混合肥料发挥更大效果、某些小昆虫比大昆虫更危险、特定时节下降雨量超过50毫米,就要再喷洒一种保护剂……他们还发现,长期监测记录下光照度、土壤温湿度等,能更科学、更有计划地种出好苹果。

“以前我们都是根据县里的天气预报来记录,但山区的天气多变,有时山下是晴天,山上是雨天,县里的天气预报无法很准确。”这不仅时常打乱剪枝、梳果、排水等计划,而且无法制定精准、科学的种植计划,比如根据光照度选择苹果摘袋时间;根据土壤温湿度分析虫卵和真菌存在的可能性,以便提前控制等。“好在,今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好助手’。”蔡青松笑着说道。

农场安装了物联感知设备

为苹果丰收增添了一份确定性

今年3月,海康威视设备安装好的那一刻,蔡青松觉得自己的农场更完整了:“这才是科技农场嘛!”苹果一天天长大,看着它们不断圆润,变红、变黄,他莫名觉得,今年的苹果会很甜。

10月,苹果丰收!今年的苹果不仅甜脆多汁,还多了“数智味”。接入传感器的农业物联网视频感知设备,能采集山区精准的光照度、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帮助农场科学种植。如果土壤湿度太高,就准备排水等措施,如果光照度不够,就推迟摘袋,保证果实在光照度充足的情况下吸收阳光。

此外,通过海康威视的农业物联摄像机、农业管理平台等,蔡青松远程就可以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构建更系统性的病虫害监测,实现苹果生长态势、病虫害定期定时巡检,叠加物联网杀虫灯,多方位降低虫害扩散风险。“这让我们巡查病虫害的效率大幅提升了,并且定期检查物联网杀虫灯里的虫,也让我们对它们的种类更加了解,更好地做预防。”

最近,专家丹尼尔来到了青年科技农场,通过对精准的温湿度等数据进行复盘,和蔡青松讨论制定了来年的种植方案,例如通过监测光照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定时定量地施肥或用药,保证效果发挥到最大。蔡青松对明年的苹果充满信心,“从靠经验到有数据依托的科学规律,有了科技的帮助,我们对苹果丰收多了一份确定性。这样种出的苹果会更大更甜,大家的生活也会更有滋有味!”

青年科技农场不仅为方山村增加了一抹滋味,也让辛勤耕耘的村民增加了一些收入,增添了一些生活向好的确定性。

△方大叔正在采摘今年丰收的苹果

今年,丰收的喜悦刚刚开始,方山村的土地正不断收获希望和幸福。科技,也在这其中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为农业插上提质增效的“数智化翅膀”,让人们在故土上也能充满力量地生活,让更多的土地长出希望。

将来,蔡青松希望村民能自己认领土地,一起当苹果园的主人翁。“村里的人一起来种苹果,一起赚钱多好。这样可能就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回来了。到那时候,我就不是村里最年轻的人啦!”蔡青松说着,笑出了眼尾纹。

THE END
责任编辑:赵智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