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素养主题论坛举办,探索科技强国发展的人才培育新路径

近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承办,世纪海航、西瓜创客合作支持的中小学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 科技素养主题论坛在线上举办,同时举行了《中小学编程课程教学设计》出版项目发布仪式。

近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承办,世纪海航、西瓜创客合作支持的中小学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 科技素养主题论坛在线上举办,同时举行了《中小学编程课程教学设计》出版项目发布仪式。

据介绍,《中小学编程课程教学设计》以中小学编程课程建设为核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环境与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体系化论述,力求为中小学教师及其他教育从业者开展和推广中小学编程课程提供支持。

论坛上,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研究员刘俊波表示,义务教育人工智能教学装备体系化设计应从三个维度考虑:内容体系化,即要反映人工智能的核心内容;素养层次体系化;对教学支持的体系化。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表示,如何设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如何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 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 必须解决的共性问题,需要从事人工智能教学与科研的相关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韩力群给出中小学 AI 课程定位:一门以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思维方式、提升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 AI 科技素养为宗旨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北京教育学院人工智能与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则主要从教师视角分享了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她表示,当前教师在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不清、用不准、缺结构。而要想开发好、实施好,教师须具备四个视角:学科视角、标准视角、教学指导视角和育人视角。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理事施彦主要从全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设置现状和中美中小学 AI 顶层设计背景及进展方面,施彦认为解决人工智能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融合难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需要建立现有知识和人工智能课程知识的联系;二是确定好教学内容重点;三是通过《指南》帮助老师了解核心内容,兼顾热点内容。

与会者认为,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大背景下,以数字化为杠杆,思考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等教学手段或工具推动建立中小学科技素养培养体系,将是探索实现科技强国发展的人才培育新路径。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Baidu
map